公司新聞
既保護環境又安全清潔 我國科研專家掌握熱源“金鑰匙”
中國科技網訊(記者 胡利娟)推動氣代煤、電代煤,不僅是降低清潔取暖的成本,主要原因還是天然氣為清潔能源,燃燒排放的污染物少。然而,由于天然氣受價格、成本、資源等因素限制。該如何才能實現煤炭的清潔高效燃燒,排放的污染物可以達到天然氣的標準甚至比天然氣還要清潔?清華大學張衍國教授研究團隊就掌握了這樣一個可以兼顧解決生態環境保護、能源供應安全和清潔采暖成本壓力難題的金鑰匙。
11月6日,在中國工程院召開的“清潔高效多流程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上,來自科技部、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節能協會等單位的院士專家們一致表示,張衍國教授帶領研究團隊經過十幾年的科研和技術攻關,在國內外首次提出的“三床兩返多流程”的循環流化床概念,攻克諸多難關,實現了循環流化床燃燒的小型化,節能和環保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專家們稱,該項技術將傳統立式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爐膛“折二為三”,構建了一種新型燃燒技術,使其具有燃料適應性強、可單獨或者混合燃燒生物質、可燃工業固體廢棄物、劣質煤炭等多種燃料的優點,可提供蒸汽、熱水、導熱油等多種形式的清潔熱源,用途廣泛。并且熱效率能夠達到88%-92%,比傳統工業鍋爐高出25-30個百分點。
據了解,清華大學張衍國教授帶領團隊長期致力于煤炭、生物質和固體可燃廢棄物的清潔高效燃燒,以及熱轉化的技術研究和應用。此次自主研發的多流程循環流化床技術,不但熱效率超高節能效果顯著,且初始排放超低。根據實施項目所在地環保局24小時在線監測顯示,可以輕松達到天然氣排放標準。
張衍國教授介紹說,該技術具有高效節能、適應性廣、運行可靠性高和經濟性好五個明顯優勢。特別是在高效節能上,采用的循環流化床燃燒分級技術、三段爐膛、兩級循環結構,通過反復物料循環,加大了鍋爐爐膛的有效燃燒高度,使燃料能夠充分的燃燒和換熱,確保鍋爐燃料的高燃盡率。其不但能燒煤炭(煙煤、褐煤、無煙煤、貧煤以及煤矸石),還可以摻燒或者純燒中藥渣、咖啡渣、酒糟、煙梗、稻殼、玉米芯、造紙廢料等,與其他清潔供暖方式相比較,燃料支出成本較低。